系部动态
"锋"潮澎湃·城市温度|河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志愿者在保定市图书馆开展非遗蜡染体验活动
发布时间:2025/03/10
撰稿:
编辑:
审核:
来源:

62年前的1963年

毛泽东同志亲笔写下

“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

从此,3月5日有了一个新的名字

“学雷锋纪念日”


为传承雷锋精神,厚植奉献情怀

激励视传师生以雷锋为榜样

踊跃投身志愿服务

以实际行动诠释担当

视觉传达设计系团总支开展

“弘扬雷锋精神 传播志愿薪火”

学雷锋志愿服务月系列活动



     3月1日,时值农历二月二"龙抬头"吉日,河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非遗里的保定”志愿服务队在保定市图书馆开展蜡染体验活动。通过有趣的亲子活动,让四十组家庭在蜡染的蓝白世界里触摸传统技艺的温度。活动以"魔童闹海"神话为创作载体,成功架起千年非遗技艺与现代艺术审美的对话桥梁。

     蜡染,古称 “蜡缬”,其历史可追溯至秦汉时期,甚至更早。它起源于民间,最初是少数民族同胞为了美化生活、满足日常服饰需求而创造的一种染色技艺。历经千年的传承与演变,蜡染不仅在国内深受喜爱,还逐渐走向世界,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从日常生活中的服饰、手帕,到艺术殿堂中的绘画、装饰作品,蜡染的身影无处不在,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与艺术感染力。

     来自五代纺织世家的非遗传承人段惠老师,手持家传的靛蓝染缸,将二十四载草木染研习历程化作生动的非遗课堂。小朋友们在志愿者的帮助下用毛笔蘸取熔化的蜡液,在白布上精心绘制哪吒、敖丙等图案,并将画好蜡的白布被放入染缸中,浸染于天然的草木染液里。经过染色后的布料,需要进行脱蜡处理。大家将布料放入沸水中煮,蜡液遇热融化,随着热水漂去,原本被蜡覆盖的部分便呈现出洁白的底色,与染上色的部分形成鲜明对比,一幅精美的蜡染作品就此诞生。

     当《魔童闹海》的经典形象遇上千年蜡染工艺,迸发出令人惊艳的艺术火花。活动现场弥漫着温热的蜂蜡气味,亲子家庭在"画蜡-浸染-去蜡"的完整流程中,亲历了从白坯布到艺术品的蜕变。这种沉浸式体验,让非遗走进生活场景,在年轻一代手中获得新的生命力。

     视觉传达设计系青年志愿者们在第62个学雷锋日到来之际,为爱而聚,一起奉献,做光荣的志愿者,共同传播属于工美学子的新时代雷锋精神,用实际行动让更多承载保定文化记忆的非遗项目,在当代生活中找到创新表达的舞台。




写留言
留言

暂无留言